|
考博的童鞋们,给你们推荐一个专题,2011年优博获得者的专访,很有启发,希望对你们有用:
中国计算机学会于2006年设立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旨在激励那些在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解决了计算机领域中的理论或实际问题,做出获得同行认可成绩的青年学子,促进青年人才成长。2011年度,施晓晗、韦世奎、俞扬、陈天石、陈韬、张逢喆、钱宇华、王铁磊、汪黎、张笑钦十位博士荣获2011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于2012年1月7日在北京长城饭店颁奖。
CCF《技术动态》执行主编周忠教授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进行了专访,各位获奖者对博士课题研究中的感想、课程学习对研究的作用、对在读学生的寄语相信会给各位读者带来很多启发。
部分内容:
施晓晗 现为微软公司总部任职应用研究员 培养单位:浙江大学 导师:鲍虎军
要做国际化的研究--施晓晗博士访谈
点评:浙江大学施晓晗博士的访谈中贯穿了国际化这个词,从国际化的交流环境,多读论文,到要有国际化、顶尖的目标,这首先给研究工作一个高的起点。他还强调毅力要好,也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做到自己的极限,要做到最好,不要放弃。年轻人要眼界宽一些,不要只看周围小圈子,要勇于到国际大舞台上展现自我。
问:您认为自己能获得CCF优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施晓晗:主要是三方面:导师的细心指导,国际化的交流环境,自己的努力。
*关于论文研究
问:请以科普的语言描述一下您的博士论文想解决的问题?
施晓晗:更快、更细致、更逼真得计算动画人物的姿势、动作,用以改善游戏、电影中人物的真实性。
问:您认为自己博士期间最得意的研究工作是什么?创新何在?
施晓晗:《Mesh Puppetry》论文,结合了两大类经典的网格形变技术,从创意、技术路线和解法等方面都有突破。
问:在博士课题研究中,您觉得最重要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施晓晗:我觉得是上述“目标要高”和“毅力要好”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己几次在连续几个月熬夜甚至还生病、觉得熬不下去的时候还是咬牙坚持,最后终于投稿成功的复杂心情。
*关于论文
问:您在博士期间发表了这么多论文,有什么经验?
施晓晗:谈不上经验,算是对自己的要求吧:目标要高(国际化、顶尖);论文要多读(做到知己知彼);能力要全面(想创意、想解决方案、写程序、做例子、写论文,这些能力都是融会贯通的);毅力要好(做到最好,不要放弃)。
问:博士期间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了这些困难?
施晓晗:最大的困难恐怕是在紧张的时间限制下做出能投稿国际顶尖学术会议的技术。在导师、同学的帮助下,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做到自己的极限。
*关于课程
问:课程学习在您的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就您的研究所了解,你觉得哪些课程最重要?如果感觉作用很大,请具体讲讲。如果感觉作用不是很大,课程教学中还有些什么问题,能否给出一些建议?
施晓晗:C++、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很重要,是基础。但是最好再补一些代码优化方面的学习。代码快不快、使用内存多少不但是论文上的数据,而且会对项目的进度快慢有影响。英语(书面、口语、听力)也很重要,特别是要做国际化研究的话。有些课程,比如政治,对具体的研究课题帮助不大,但是对一个为祖国而学习的研究人员的内心定位来说,应该是有深远的影响的。
*寄语
问:今后有什么打算?对在读的学生有何寄语?
施晓晗:现在微软总部工作。致在读的同学:如果选择做研究,就静下心来,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国际化顶尖的研究。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如尽早放弃。
。。。。。。
|
|